快捷搜索:  11 创业 11 11 11 11 手机

孩子上课不专心如何沟通
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遇到家长焦虑地问:"老师说孩子上课总是走神,我该怎么和他沟通?"这种困惑背后,往往藏着孩子与父母之间未被察觉的裂痕。记得有位妈妈曾这样描述:每次孩子回家抱怨"课堂好无聊",她就急着说"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专注",结果孩子越听越沉默,连作业本都开始涂鸦。这种单向的说教,反而让沟通变成了对抗。

其实孩子上课不专心,大多是内心需求未被满足的信号。有个五年级男孩总在课堂上摆弄橡皮,老师多次提醒无效。后来家长发现,孩子每天放学都要花半小时在玩具店挑选新玩具,这背后是他在用这种方式缓解对学习的抗拒。当父母不再盯着"必须专注"的要求,而是问"你为什么对这些玩具这么感兴趣",孩子才慢慢说出"数学课总是在重复,我感觉不到进步"。

有效的沟通需要建立在理解之上。曾有位父亲分享,他发现儿子上课时总是歪着头看窗外,就特意在晚饭后带他去观察夜空。当孩子指着星星说"这些星星在动",父亲突然意识到,儿子可能是在用这种方式逃避课堂上枯燥的讲解。这种将学习场景与生活体验联结的方式,比直接说教更有温度。

孩子上课不专心如何沟通

沟通时要注意非语言信号的传递。一位妈妈告诉我,她发现女儿上课时总是频繁抖腿,就调整了与孩子的对话方式。不再说"你怎么又不专心",而是问"今天课堂上有没有让你特别好奇的地方"。当女儿说"老师讲的实验步骤太复杂了",妈妈才明白孩子需要的是更清晰的引导方法。

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,有的通过画画发泄,有的用沉默对抗,有的则用调皮行为转移注意力。曾有位初中生因为数学成绩下滑,开始在课堂上频繁看手机。家长发现后没有没收,而是和他一起分析"为什么觉得数学难"。当孩子说出"感觉永远跟不上进度",父母才意识到需要调整的是学习节奏而非行为规范。

沟通的核心是建立信任。有位妈妈分享,她发现儿子上课时总爱和同桌说话,就不再当众批评,而是放学后和他一起做手工。当孩子专注地折纸飞机时,妈妈轻轻问:"你觉得做手工和听课有什么不一样?"孩子说"做手工能控制节奏",这让她明白孩子需要的是更灵活的学习方式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,他们的"不专心"可能是对学习方式的本能反应。就像那个总爱在课堂上摆弄文具的小学生,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缓解对新知识的焦虑。当父母学会用好奇代替指责,用倾听代替命令,孩子往往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,主动分享内心的真实想法。这种沟通不是技巧的堆砌,而是用理解搭建的桥梁,让教育回归到温暖的陪伴中。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  • 孩子上课不专心如何沟通
  • 孩子读高三了不想读怎么办
  • 孩子被孤立了家长该怎么办
  • 孩子胜负欲太强怎么引导
  • 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
  • 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