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向根本不是啥性格缺陷。心理学家荣格都说了,“内向者的眼睛里住着星辰大海”。这些孩子就像是社交能量储蓄罐,每次社交完,就得自己独处一会儿充充电。咱们就别老焦虑孩子“不爱说话”了,这是他们独特的生命节奏。他们用观察代替吵闹,用思考代替回应,多酷啊!
那咱们咋帮这些内向的孩子呢?我有几个小妙招。
第一步,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。有一回,妈妈弯腰跟5岁的朵朵平视,朵朵突然冒出来一句:“妈妈,你头发上有彩虹糖。”你看,把身段放低,就像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一样。
第二步,创造“无压力对话区”。爸爸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问朵朵:“这个苹果和那个苹果,哪个更想被咱们带回家呀?”这么一问,朵朵就来劲了,主动比较起来:“这个红得像太阳,那个黄得像月亮。”
第三步,建立“情绪温度计”。用1 - 10分来表示心情,朵朵指着7分说:“今天在幼儿园交到新朋友了,可午睡的时候想妈妈了。”有了这个可视化的工具,内向的孩子表达情绪就容易多啦。
游戏也是个好东西,就像魔法翻译器一样。
角色扮演剧场里,朵朵拿着玩偶,化身公主说:“我害怕在全班面前唱歌。”
绘画日记本上,一开始是蓝色蜡笔画的“孤独小树”,后来旁边渐渐出现了彩色小鸟的图案。
还有肢体语言密码,朵朵双手合十,就表示“需要5分钟整理思绪”。
鼓励孩子表达也有三重奏。
第一乐章是延迟回应。咱可以说:“我们先去拿冰淇淋,回来再聊好不好?”给孩子留点思考的时间,说不定能得到更真诚的回答。
第二乐章是故事接龙。大人说:“从前有只小蜗牛,它最怕...”朵朵接着编:“它怕下雨天壳会变成小船。”这虚构的世界就像一扇窗,能透出孩子真实的情感。
第三乐章是家庭新闻联播。每周日晚上,全家轮流说“本周最开心/最难过的事”,朵朵从一开始只说一个字,到后来能说完整的句子。
另外,长期支持孩子还有四个锚点。
一是别搞社交攀比,说“朵朵今天主动帮同学捡橡皮”可比“为什么不说满五岁生日快乐”有用多了。
二是建立“能量补给站”,书架、涂鸦墙、乐高角,都是孩子充电的好地方。
三是提前预告社交日程,比如“明天要去表姐家玩,我们可以先看看她家的猫照片”。
四是捕捉孩子的微小突破,孩子从只说“嗯”“好”到能说完整句子,每个进步都值得用彩虹贴纸奖励。
最后我想说,内向可不是啥病,而是孩子值得珍藏的天赋。咱们别老用“外向标准”去衡量孩子,说不定你会发现,这些安静的孩子观察可仔细了,情感共鸣也更强。他们就像深海里的珍珠贝,需要时间沉淀,总有一天,会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闪闪发光!大家都赶紧试试这些方法,说不定能让孩子变得更开朗呢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