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们知道吗,十二岁的孩子就像那被按下快进键的火山,表面上风平浪静,其实岩浆在下面咕噜咕噜地翻腾呢,一旦爆发,连家长都得被打得措手不及。就说上周,咨询室里有个叫小杰的孩子,一脚把椅子踢翻,还飙出一堆脏话,把他妈妈吓得攥着衣角直发抖。但咱得明白,真正的问题可不是那些脏话,孩子喷出来的愤怒,那是他们在用自己唯一会的“语言”喊救命呢!
下面咱就说说三把打开孩子情绪迷宫的钥匙。
第一把,“暂停键”魔法。当孩子挥着拳头要打人的时候,别跟他对吼什么“冷静点”,咱学学魔术师,跟他说:“来,咱玩个游戏,数到三就变成石头人。”等他那绷紧的小身板软下来,愤怒的劲儿也就降了不少。就像上周小杰妈妈用这招,小杰一下子愣在原地,跟被施了定身咒似的,最后还破涕为笑了,真是太逗了!
第二把,情绪翻译器。孩子要是说“你根本不在乎我”,别着急解释。蹲下来跟他平视,说:“听起来你就像被扔到冰窟窿里的小企鹅,又冷又害怕,是不是?”把孩子那些攻击性的话翻译成情绪密码,就像给失控的过山车装上缓冲轨道。有个爸爸用恐龙来比喻孩子的愤怒,结果全家玩起了“暴龙冷静游戏”,太欢乐了!
第三把,秘密基地建造计划。在孩子房间的角落弄个“情绪急救箱”,里面放上尖叫瓶、捏捏乐、星空投影仪啥的。有个妈妈发现儿子拆乐高的时候总自言自语,干脆把客厅变成了“情绪工地”。孩子把愤怒都砸进积木堆里,那些歪歪扭扭的积木反而成了解决情绪问题的良药。
咱家长也得有自己的隐形盔甲。有个奶奶,孩子发飙的时候她就哼评剧,她说:“我得先让自己变成不倒翁。”记住,咱不是灭火队长,而是情绪天气预报员。孩子说“我恨你”的时候,咱就回应:“听起来你心里住着只暴躁的熊猫,需要妈妈给你挠挠痒痒不?”把对抗变成双人舞,你就会发现,那些脏话里其实藏着孩子的求救信号。
再说小杰,三天后主动问妈妈:“妈妈,昨天我是不是太可怕了?”我们教他画情绪温度计,红色代表火山爆发,蓝色代表冰块冻结。现在他能指着黄色说:“我现在是香蕉黄,需要五分钟冷静。”那些曾经让家长心惊胆战的骂人话,现在都能被装进情绪收纳盒里了。
每个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就像一幅没拼完的拼图,那些骂人打人的行为,其实是他们在喊“我需要你”。家长们要是能用彩虹糖代替训斥,用故事会代替说教,你就会发现,最刺耳的脏话里,藏着孩子最柔软的求助!大家都试试这些方法,说不定能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好呢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