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搜索:  11 创业 11 11 11 11 手机

上网课总想玩怎么办

上网课时,孩子们总是忍不住想玩手机、看动画,甚至偷偷刷短视频,这种现象让很多家长感到焦虑。比如小明,每天坐在书桌前,老师刚讲完一个知识点,他就开始摆弄桌上的乐高积木,妈妈提醒他三次,他才不情愿地放下玩具继续听课。可没过多久,他又被窗外飞过的鸟吸引,转头趴在窗边看个不停。这样的场景在家庭中屡见不鲜,孩子们在屏幕前的注意力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,难以集中。

上网课总想玩怎么办

究其原因,很多家庭的环境本身就存在“干扰源”。像小红家,客厅里总在播放电视剧,厨房里妈妈剁菜的声音此起彼伏,孩子坐在书桌前,连听课的专注力都被噪音撕碎。而小杰的困境则更隐蔽——他房间的书桌旁摆着手机,妈妈以为他专注学习,其实他每节课都在偷偷刷短视频,只是假装在听课。这些细节暴露了现实问题:当学习环境和生活场景重叠,孩子很难像在学校那样“进入状态”。

更深层的矛盾来自心理需求。小乐的妈妈发现,孩子每次上网课时都会频繁切换画面,不是看动画就是玩小游戏,其实是因为他觉得课程内容枯燥,内心渴望被“有趣”的东西吸引。而小雨的爸爸则注意到,孩子总是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开始上课,可能是在逃避对学习的焦虑。这些行为背后,是孩子对自主权的渴望、对成就感的缺失,以及对学习方式的不适应。

解决之道需要从细节入手。比如设立“学习角”,把书桌、台灯、笔记本集中在一个安静的角落,用绿植或小挂饰营造仪式感,让孩子意识到“这里就是学习的地方”。像小明的妈妈,把书桌搬到阳台,窗外的风景和噪音都被隔绝,孩子反而能专注听讲。同时,可以尝试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结合,比如用做饭的时间讲解数学比例,用整理房间的场景带入英语对话,让知识变得生动。

家长的陪伴方式也需调整。小红的爸爸发现,孩子在听课时总爱找借口离开房间,后来他和孩子约定,每天一起完成一节课程,轮流当“小老师”,孩子反而主动准备了笔记和问题。这种互动不仅减少了干扰,还让学习变成亲子合作的过程。关键是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,比如用游戏化规则代替强制要求,用正向反馈代替批评,让学习变得像探险一样有趣。

最终,面对孩子的分心,家长需要保持耐心。就像小杰的妈妈,她没有强行没收手机,而是和孩子约定“学习时间手机放一旁”,同时准备了他喜欢的动画片段作为奖励。当孩子完成课程后,可以一起看一集动画,这种平衡让学习不再成为负担。教育的本质不是压抑天性,而是找到让孩子愿意投入的节奏,让屏幕前的时光变成成长的契机。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  • 上网课总想玩怎么办
  • 初中生屡教不改怎么办
  • 孩子做事不认真拖拉如何教育
  • 脾气犟的小孩怎么管教
  • 怎么跟老师沟通孩子早恋的事
  • 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