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一个案例是,一位妈妈总把"我当年怎么没像你这样"挂在嘴边。她自己曾是学霸,却因为家庭变故中断学业,现在看到女儿在学习上遇到困难,就忍不住用过去的成就去衡量现在的表现。女儿在钢琴考级失利后,她第一反应不是安慰,而是说"你看看你妈妈当年多努力",这种对比让孩子在琴房里哭到眼睛发红,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天生就比别人差。
更让人揪心的是,有位妈妈在孩子面前经常说"我这辈子就这样了"。她自己经历了失业、离婚,现在总把这种情绪带进家庭。当儿子在数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时,她却说"反正你爸也不在,我也不指望你有什么出息"。这种消极的预言像毒药一样渗透进孩子的成长,让他在领奖台上紧张到手心冒汗,甚至开始怀疑努力的意义。
妈妈的自卑往往以"为你好"的名义出现。比如在孩子竞选班干部时,她会说"你太内向了,别去折腾了";在孩子想参加夏令营时,她会说"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了,你不行"。这些话语像细针一样刺进孩子的心,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质疑自己的价值。有位妈妈甚至在孩子写作文时,偷偷把"我小时候写得比你好多了"写在草稿纸上,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直接打击更可怕。
改变需要从细微处开始。当妈妈在超市看到打折商品时,不妨说"这价格真划算"而不是"我当年怎么没买";当孩子考试失利,可以先问"这次遇到什么困难了吗"而不是直接否定。就像有位妈妈学会了在女儿受挫时说"妈妈小时候也这样过",她用亲身经历告诉孩子,失败不是终点,而是成长的阶梯。这种转变让女儿在面对挑战时,逐渐学会用更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。
每个妈妈都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,她的自卑会像影子一样跟随孩子成长。但只要愿意觉察,就能打破这种代际传递。有位妈妈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,开始每天记录孩子的进步,从第一次主动举手发言到完成一道难题,这些微小的成就逐渐重塑了孩子的自信。当妈妈不再用过去的阴影笼罩孩子,孩子就能在阳光下自由生长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