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傍晚去社区广场,你总能看到这么个画面:扎着冲天辫的小女孩蹲在长椅边,手机蓝光映着她抿着的嘴,父母在三米外,拿着全家福相框,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老长。这安静的距离啊,在好多家庭里都悄悄冒出来了。
先说说【隐形的高墙】。十三岁的小宇把书包往玄关一甩,跟个带刺流星似的划过客厅。他妈妈端着汤碗的手都停在半空了,他爸刚要开口说“今天...”,就被关门声给截断了。这场景天天上演,父母眼里的期待都快结冰了,孩子的心门却越关越紧。他们虽然住一起,可就像隔着单向玻璃,父母能看见孩子背影里的倔劲,孩子却看不见父母眼里的累。
再讲讲【语言的迷宫】。十六岁的小雨突然大喊“别说了!”,他妈妈手里的毛衣针都掉地上了。小雨书包深处的日记本里,藏着青春期的小秘密,像对异性的小心思、数学考卷的红叉叉、追不上的流行歌。可父母总是理解错,把“今天好累”当成抱怨,把“别管我”当成叛逆。这时候语言就像把危险的双刃剑,解释一句可能就把关系割得更碎。
还有【时间的褶皱】。超市里,七岁的童童拽着妈妈衣角问:“为啥别人都有爸爸讲故事?”这孩子本该听着童话长大,可父母老不在。爸爸加班回来孩子都睡了,妈妈视频通话也总赶上辅导作业。亲子时光被切成了碎片,亲密感都凝固成琥珀了。
【重建的可能】还是有的。心理咨询室里,十岁的朵朵用积木搭了个歪歪扭扭的城堡,每块都写着“妈妈”“爸爸”。治疗师没急着拆,放了个星星灯。当父母用“我注意到你...”代替“你应该...”,用陪伴代替说教,关系的裂缝里居然长出了藤蔓。就像暴雨后的街道,裂缝里会钻出野花。
最后是【光的折射】。有天晚上,小宇把台灯调暗,说想看父母年轻时的照片。他妈妈颤抖着拿出旧相册,他爸找出军功章。两代人的故事一碰撞,那玻璃墙居然折射出彩虹。原来父母也叛逆过,孩子的世界也有风浪。沟通不是拆墙,而是在裂缝里种理解的苔藓,让月光照进那些没说出口的地方。
大家说,是不是得好好想想怎么和孩子沟通,把这玻璃墙给整没了呢?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