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沉迷在自己世界的时候,其实在搞三场“无声革命”。第一场,自我意识觉醒,就跟小树苗在土里偷偷长根似的;第二场,想象力大狂欢,像萤火虫在夏天夜里一闪一闪,到处乱窜;第三场,是在给自己编安全感,用积木搭个堡垒,把那些不确定的事儿都挡在外面。这些时候看着孩子就跟个孤岛似的,可实际上啊,这是他们成长路上必须要经历的“潮起潮落”。
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这样,就着急得不行,大喊着“快出来玩”。可他们哪知道,孩子正拿着蜡笔在纸上画自己的“情绪地图”呢。四岁的安安,一画画就哼着跑调的歌,后来她妈妈才发现,那些弯弯绕绕的线条,其实是她对跟爸妈分开的担心。心理学家管这叫“象征性游戏”,就像用沙漏筛沙子,把现实里那些粗糙的东西都筛掉,只留下能让孩子那小心灵消化的细沙。
那怎么解开孩子“沉迷”的密码呢?我教你们三个“魔法动作”。第一,蹲下来跟孩子说话,从他们的视角看看他们到底在搞啥名堂;第二,跟孩子培养点共同爱好,去他们的乐高王国里当个“临时工”;第三,给孩子设个温柔的界限,别说“别玩了”,改成“我们再搭五分钟,然后去喂金鱼”。咱就像园丁一样,可不能拔苗助长,得看看啥时候给嫩芽搭个支架。
九岁的童童,天天盯着蚂蚁搬家看,他爸不但没打断,还递了个放大镜过去。结果三个月后,父子俩一起弄的《蚂蚁王国交通系统》在学校科学展上拿了特别奖。你瞧瞧,那些原来被当成“孤僻”的专注力,其实是在孕育改变世界的种子啊!下次你想喊孩子“别总自己玩”的时候,不如换个说法:“要不要把你的秘密基地介绍给妈妈看看?” 说不定就能打开孩子世界的大门啦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