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啊,先别急着“解决问题”,试试“理解情绪”。你想啊,14岁女孩突然说“不想学”,那就跟突然关上的玻璃门似的,里面的可能性多了去了。有的孩子是被数学公式压得直不起腰,有的在朋友圈点赞数里找不着北,还有的可能就因为食堂那咸菜汤就叛逆起来了。这时候啊,别一个劲问“为啥厌学”,不如蹲下来,看着她眼睛说:“最近是不是有特别想哭的时候?”
用“情绪共鸣”代替“道理轰炸”。像“妈妈每天给你做饭接送,你这样太对不住人了”这种话,就跟生锈的钥匙一样,越拧越紧。你可以这么说:“要是我也天天刷题到半夜,第二天还得面对老师失望的眼神,估计我也想把书本扔垃圾桶里!”等她发现自己情绪被温柔接住了,那些藏在书包里的漫画书、手机备忘录里的歌词,就慢慢冒出来啦。
把“学习”变成“探索”的副产品。带她去菜市场算算打折水果咋买最划算,用物理知识讲讲为啥冰淇淋车总在树荫下,甚至讨论讨论电视剧里主角做的那些错误决定。当知识不再被困在试卷上,而是像打开世界的万花筒,她可能就会发现,原来三角函数还能算出彩虹的弧度呢!
再就是,构建“安全岛”比“补习班”更重要。在她书桌角落放盆会开花的绿萝,约好每天晚饭后半小时是“无评判聊天时间”。她要是说“我可能考不上重点高中”,别急着纠正,你可以说:“要是这是场冒险游戏,你觉得现在卡在哪个关卡啦?”有时候,一个能允许暂时“游戏失败”的港湾,比十套模拟卷都管用。
要看见“不想学”背后的成长阵痛。青春期就跟在暴风雨里换翅膀一样,旧羽毛掉的时候肯定疼。她要是说“反正学不好”,可能是在试探:要是我往后退一步,你们还会不会爱我?这时候啊,比分数重要的是让她知道,就算考砸了,周末公园野餐照常,你永远是那个会给她擦汗的妈妈/老师。
总结一下哈,教育就像等一朵花开放。每个初三女孩都是没写完的诗,厌学情绪就像标点标错了位置。咱别老想着马上改变她的想法,用耐心解开她的情绪密码,就会发现,那些看着叛逆的话里,藏着她对自己价值的困惑和渴望。说不定教育的真谛,就在这等花开的时间里呢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