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这种情况,我们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理。五岁的轩轩每次换衣服都要反复挑选,哪怕已经穿上了也要扯下来重新选。这种行为背后,是孩子在用"坚持"来确认自己的选择权。当您用"再选一次吧"代替"别挑了",孩子反而会露出开心的笑容,因为他在练习做决定的能力。
建立信任关系比对抗更重要。上周遇到的案例中,小宇因为不想吃蔬菜大哭大闹,妈妈没有强行喂食,而是拿出手机给他看营养师的视频。当孩子看到视频里同龄人健康饮食的样子,反而主动要求"我也要像他们一样"。这说明孩子更愿意接受同龄人的影响,而不是家长的说教。
培养灵活思维需要智慧。记得有个小男孩每次写作业都要用左手,即便右手更灵活。当家长发现他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获得掌控感时,便和他约定"今天用右手写,明天用左手写"。这种游戏化的规则制定,让孩子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学会了适应变化。
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以用"选择题"代替命令。当孩子不愿意收拾玩具时,不妨说"你是想现在收拾,还是等十分钟后再收拾"。这种表达方式让孩子感觉在参与决策,而不是被强迫服从。就像朵朵最终同意把玩具留在家,是因为她知道"妈妈会陪我玩"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种子,固执不过是他们在寻找成长方向时的自然表现。当我们用理解代替指责,用对话代替命令,用游戏代替说教,那些看似顽固的坚持终会化作成长的养分。就像春雨润物无声,家长的耐心引导会在孩子心里种下改变的种子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