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岁的孩子更容易把情绪挂在脸上,但十岁后开始学会隐藏。上周辅导的男孩小杰,成绩一直不错,却在家长会上突然发脾气摔书包。原来他发现同桌的作业本比自己的新,这种细微的差异让他产生了强烈的不公平感。孩子的情绪不是凭空而来,很多时候是成人世界投射的影子。
青春期的情绪更像暴风雨,来得突然且猛烈。上周遇到的初中女生小雨,因为被同学误会偷了东西,连续三天拒绝和父母说话。她不是在生同学的气,而是在生自己"怎么解释都解释不清楚"的气。这时候的孩子就像被按下暂停键的动画,每个情绪波动都带着成长的阵痛。
有些孩子把情绪藏进沉默里。上周辅导的五年级学生小林,总在放学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父母以为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,直到发现他偷偷写日记,里面写满了"妈妈总说我太慢"的抱怨。这些沉默背后,往往是被忽视的自我价值感。
情绪管理不是教孩子忍耐,而是帮他们找到出口。上周有个家庭分享,爸爸每天下班后先陪孩子玩半小时,再聊当天发生的事。当孩子抱怨"老师说我上课讲话"时,爸爸没有急着反驳,而是说:"你愿意和我分享这些,说明你信任我。"这种温和的陪伴,往往比说教更有效。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情绪密码,就像指纹一样独特。上周有个小案例,男孩小凯总在睡前突然大哭,妈妈发现他其实是害怕黑暗。当孩子的情绪出现异常,父母不妨换个角度观察,也许能发现意想不到的真相。理解孩子的情绪,就是理解他们成长的每一步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