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咨询师郭利方
很多家长会发现,19岁这个年纪的孩子像被按下了一个奇怪的开关。他们突然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依赖,却开始用各种方式挑战父母的底线。比如小林的妈妈,每天早上送饭时,儿子都会把筷子摔在地上,说“我不吃你煮的”。可几天后,又默默把妈妈送的保温桶藏进书包,偷偷带去学校。这种反差让父母既无奈又困惑。
其实叛逆不是孩子的错,而是他们正在经历一场成长的风暴。就像小张的爸爸,发现儿子突然对手机游戏上瘾,成绩一落千丈,甚至开始逃课。但深入了解后,才发现儿子只是想通过游戏逃避现实的焦虑——他即将面临高考志愿填报,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。父母如果一味指责,只会让孩子更封闭。
沟通方式需要彻底改变。过去那种“你必须听我的”模式,现在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反抗。比如小李的妈妈,每次想和儿子谈心,都会说“你这样下去不行”,结果儿子直接摔门而去。后来她换了个方式,先和儿子一起看一部他喜欢的电影,再聊聊电影里角色的困惑。孩子突然说:“其实我也不确定自己想做什么,但我不想让你们失望。”这种平等对话,反而打开了心扉。
信任与放手是关键。19岁的孩子渴望独立,但很多父母还是习惯性地替他们做决定。比如小王的妈妈,听说儿子想离家去深圳打工,立刻打电话给老板,要求儿子回老家读书。结果儿子在朋友圈写道:“我终于能自己做主了,哪怕你们不理解。”父母的控制欲,反而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。
当冲突发生时,不要急于解决。小陈的爸爸发现儿子和朋友打架,气得要送他去学校道歉。但儿子坚持要自己处理,说“这是我的事”。爸爸沉默了半小时,最后只是递上一包创可贴,说“伤口自己愈合吧”。孩子愣了一下,第二天主动说:“他们说我不够成熟,但我真的想试试。”
其实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被看见。比如小杨的妈妈,发现儿子总是熬夜,以为是沉迷游戏,结果发现他在偷偷写小说。她没有没收电脑,而是默默把儿子的书稿寄给了出版社。三个月后,儿子收到第一笔稿费,笑着说:“原来你们一直在等我长大。”
父母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期待。19岁的孩子可能不会像成年人一样懂事,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样丰富。比如小周的爸爸,发现儿子频繁和异性联系,以为是早恋,结果儿子说:“我只是想了解不同的人生。”爸爸没有再追问,而是和儿子一起规划了未来的大学专业,让彼此都找到了方向。
最后,记住叛逆期不是终点,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。就像小吴的妈妈,儿子在叛逆期摔碎了家里的电视,但她没有责骂,而是和儿子一起修复了它。儿子说:“我错了,但我不希望你惩罚我。”妈妈轻轻说:“我们都在学习怎么相处。”这种理解,让亲子关系在冲突中变得更坚韧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父母需要像观察天气一样,耐心等待他们的变化。不要急于用“管教”解决问题,而是用“陪伴”搭建桥梁。当孩子开始尝试独立时,父母的适时退后,反而会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