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明今年上五年级,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要和妈妈"斗智斗勇"。他总说"写完这道题我就想睡觉",可妈妈一催促,他就把作业本摔在地上。后来我发现,他其实不是讨厌作业本身,而是觉得作业太多,连周末都被占满,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。就像一个被塞满的水杯,再往里倒水就会溢出来。
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尤为常见。小红的妈妈每次检查作业时,都会看到女儿把笔扔到地上,说"反正写不完"。可实际上,小红每天写作业要花三个小时,她偷偷告诉老师,自己其实能完成,但妈妈总说"再写一题",让她觉得永远做不完。孩子不是不想努力,而是被焦虑压得喘不过气。
面对这种情况,家长要学会"减压"而不是"加压"。上周,我指导一位爸爸和孩子一起制定作业计划,把数学作业分成三个小块,每完成一块就奖励5分钟游戏时间。孩子从最初的抗拒,渐渐开始主动问"接下来该做什么"。就像给重物系上绳子,分段处理能减轻负担。
有些家长会用"你再不写就别想玩"来威胁孩子,但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把作业和惩罚联系在一起。小杰的妈妈发现,每次用这种话术,儿子都会把作业本藏起来,甚至故意拖延到深夜。后来她改用"我们一起想办法"的语气,孩子反而开始主动思考如何提高效率。
作业本上的字迹越来越潦草,不是因为孩子不聪明,而是因为压力太大。李阿姨发现女儿写作业时总把字写得很小,说"这样能多写几行",但实际是害怕写错被批评。这种心理就像被绑住的蝴蝶,翅膀被压得发颤,飞不起来。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,有的需要安静的环境,有的喜欢边听音乐边写。张妈妈发现儿子写作业时总把音乐调得很低,后来她试着放些轻音乐,孩子反而写得更快了。就像给琴弦调音,找到适合的频率才能奏出好听的旋律。
当孩子说"作业太多了",家长不妨问问自己:这些作业真的必要吗?有没有可能把重复的题目合并?有没有可能把写作文变成讲故事比赛?就像整理房间,把不需要的东西扔掉,剩下的才更清晰。上周有个家长告诉我,她把儿子的作业本换成活页本,让孩子自己决定做题顺序,孩子反而开始享受这个过程。
孩子写作业时的抱怨,往往是对成长焦虑的表达。王爸爸发现儿子总说"写完作业就没时间玩了",后来他和孩子约定,每周留出半天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。孩子从最初的不理解,渐渐开始主动完成作业,因为他知道那是换取自由的"入场券"。
每个孩子都像一株小树苗,需要合适的阳光和水分。当作业变成压垮它们的重物时,家长不妨想想:是不是该给这株小树苗换个更合适的花盆?是不是该在它成长时多给些鼓励?就像春天的细雨,润物细无声,才能让幼苗茁壮成长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