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搜索:  11 创业 11 11 11 11 手机

小孩子屡教不改怎么办
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遇到家长为孩子的"屡教不改"感到焦虑。他们说:"我已经说了无数遍,可孩子还是不听。"这种困境背后,往往藏着更深层的沟通密码。

小孩子屡教不改怎么办

上周有个妈妈来找咨询,她的儿子上三年级,每次写作业都要闹上半小时。"我让他把书桌收拾干净,他偏要坐在地上。"说着说着,她开始哽咽。其实孩子不是故意对抗,而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学习的抗拒。当孩子把作业本撕碎时,家长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愤怒,但或许该先问问:他是否在用这种方式释放被压抑的情绪?

有个小男孩经常在超市里哭闹要买玩具,父母每次都会妥协。直到有一天,他们发现孩子在商场里偷偷观察其他孩子玩玩具时的表情。原来孩子渴望被关注,却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需求。这种情况下,与其用"不许乱花钱"来压制,不如创造更多亲子互动的机会。

我曾帮助过一个初中生,他总在家长面前说"你不懂我"。其实他真正需要的是理解,而不是对抗。当父母发现他偷偷用零花钱买游戏卡时,没有直接没收,而是和他一起分析:为什么觉得用钱买快乐更简单?通过这样的对话,孩子逐渐学会了用更健康的方式处理情绪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体,他们的"不听话"往往是对某种需求的回应。就像一个孩子总是把衣服弄脏,可能是因为他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关注;一个女孩总在饭后收拾碗筷,也许是在用行动证明自己有能力承担责任。这些行为背后,藏着孩子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。

家长需要学会用"观察-感受-需求-请求"的四步法来处理问题。当孩子摔门时,先观察他的行为,接着感受他的情绪,再理解他的需求,最后提出合理的请求。就像一个孩子总在睡前要讲故事,父母可以观察到他喜欢听什么样的故事,感受他渴望陪伴的心情,理解他通过故事获得安全感的需求,最后用更灵活的方式满足。

每个家庭都值得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。当孩子出现反复行为时,不妨先问自己: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他的需求?就像一个孩子总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,父母可以尝试用游戏的方式引导,而不是直接批评。通过这样的调整,孩子往往能展现出意想不到的改变。

教育不是简单的指令传递,而是双向的情感流动。当孩子说"我就是不听"时,可能是在表达对某种关系的失望。父母需要做的,不是强迫改变,而是创造更温暖的沟通环境。就像一个孩子总是顶撞父母,可能是因为他渴望被尊重,而不是故意叛逆。理解这一点,往往能打开教育的新局面。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  • 小孩子屡教不改怎么办
  • 爱玩手机的孩子怎么办让他不玩手机
  • 初三的孩子还不努力怎么办
  • 小孩调皮不爱读书怎么办
  • 14岁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比较好
  • 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