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说说生活自理能力这块。在溺爱型家庭里,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,被父母过度保护。生活里的事儿,大的小的,父母全给包办了。早上起床,父母帮忙穿衣服、准备洗漱用品;吃饭的时候,还追在孩子后面喂饭;孩子长大点了,书包父母帮忙整理,房间也由父母打扫。时间一长,孩子习惯了“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”的生活,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那是一点都没有。曾经有个孩子,上大学了,不会洗衣服,把脏衣服攒了一大包寄回家让妈妈洗。还有的孩子,离开父母照顾,连最简单的面条都煮不好。这些孩子就像被剪断翅膀的鸟儿,独立生活的能力没了,在社会上根本没法好好走。
再讲讲人际交往方面。溺爱型家庭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,因为在家里他们是“小皇帝”“小公主”,全家人都围着他们转,要啥马上就能有。这就导致他们和同龄人交往的时候,很难站在别人角度想问题,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和利益。比如说和小伙伴玩游戏,他们不愿意遵守规则,就想着自己赢;和同学闹矛盾了,也不主动道歉,就等着别人来哄自己。这样的行为很容易让其他孩子反感,在人际交往中不受欢迎,很难建立好的人际关系。
接着看看性格问题。父母溺爱孩子,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特别特殊,想要啥就能有啥。一旦要求没被满足,他们就大发脾气,又哭又闹耍赖皮。时间久了,孩子就养成骄纵任性的性格。有个孩子在商场看到玩具非要买,父母觉得家里有类似的不想给他买,这孩子立马躺地上大哭大闹,周围人都看过来了。父母没办法,只好给他买。这种妥协只会让孩子更骄纵任性,觉得只要哭闹,父母啥都会满足。
最后说说抗挫折能力。在溺爱型家庭里,孩子就像生活在蜜罐里,父母使劲儿给他们排除困难和挫折。孩子很少经历失败,根本没机会锻炼抗挫折能力。生活里遇到一点点挫折,他们就不行了。比如考试成绩不好,可能就大哭一场,甚至对学习没信心了;参加比赛没拿好名次,就一蹶不振。因为他们没学会怎么面对挫折,不知道怎么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振作。
溺爱型家庭教育看着是爱孩子,其实就像慢性毒药,慢慢侵蚀孩子的未来。父母得明白,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、坚强,能适应社会。只有适度的爱,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路上健康快乐地跑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