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孩子恨父母,就是因为父母给的“爱”太沉了,跟背了个大铅球似的。父母老打着“为你好”的旗号,啥事儿都替孩子做决定。小到每天穿啥衣服、吃啥饭,大到选啥专业、干啥工作。就说有个孩子吧,从小到大,连挑件自己喜欢的衣服都不行,只能穿父母觉得好看合适的。孩子想学画画,父母却说学画画没前途,硬逼着去学奥数。孩子的想法和喜好一次次被无视,那心里的不满和怨恨啊,就跟滚雪球似的,越滚越大。时间一长,这负面情绪“砰”地一下就爆发了,孩子对父母的恨意就这么来了。
孩子成长那得要鼓励和支持啊,可有些父母就爱批评指责孩子。孩子考了90分,开心得不行,想跟父母分享分享,结果换来一句“才考90分,有啥可嘚瑟的,别人都考100分”。孩子试着做顿饭,又被父母挑刺“盐放多了,菜炒糊了”。这些话啊,就跟一把把小刀似的,直扎孩子心窝子。每个孩子都盼着被认可,可一次次得不到父母肯定,自信心就跟被啃玉米似的,一点点没了,对父母的感情也从期待变成失望,最后成了恨意。
家庭氛围对孩子影响可大了去了。一个成天吵吵闹闹、矛盾不断的家,就像暴风雨里的小船,晃得孩子又害怕又不安。有些父母老当着孩子面大吵大闹,互相指责。孩子夹在中间,都不知道帮谁好,也不明白家咋成这样了。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,孩子变得敏感、焦虑,一点安全感都没有。这不良的家庭氛围啊,就像在孩子心里划了一道深深的口子,让孩子对父母心生怨恨。就说邻居家小孩,每次看到父母吵架,都吓得躲在角落直哆嗦。时间长了,孩子变得不爱说话,对父母也越来越冷淡。
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,可有些父母忙工作,或者把时间花在别的事儿上,很少陪孩子。孩子成长就一次啊,他们盼着父母看着自己学会走路、说出第一句话,想跟父母分享学校里的开心事儿和糟心事。要是父母老是错过孩子的重要时刻,孩子就觉得自己被父母忽视了,不被当回事儿。就有个孩子过生日,眼巴巴盼着父母陪自己过,结果父母因为工作忙,把这重要日子给忘了。孩子那失望简直要爆棚了,对父母的怨恨也就跟着来了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宝贝,有自己的想法、喜好和梦想。父母得尊重他们,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成长。少点批评指责,多点鼓励赞扬;把家里氛围搞得温馨和谐点,多花时间陪陪孩子。这样孩子才能在爱的包围里健康快乐成长,就不会恨父母啦。当亲子之间相互理解、尊重、关爱,那浓浓的亲情就能暖透彼此的心啦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