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说硬币背后的密码。上周有位妈妈,手抖着拿出一袋硬币,是她7岁儿子从饼干罐“偷”的,还拿橡皮泥裹成球藏玩具车。别以为偷钱就是道德坏了,这里面藏着成长密码呢。
偷钱有四种情况。有试探边界的,像5岁女孩用纸巾换妈妈钱包零钱;有经济焦虑的,10岁男孩每天藏5毛怕爸妈失业;有社交需要的,初中生偷钱买限量球鞋;还有玩权力游戏的,12岁少年偷钱买游戏卡。
发现孩子藏钱咋办?启动侦探模式,蹲下来用孩子视角看;做情绪天气预报,问问孩子是不是有啥需求;来个角色扮演剧场,演演偷钱的故事。
重建财务生态也重要。用玻璃罐存钱,让钱流动能看见;设计兑换体系,让价值流动有迹可循;搞个延迟满足训练,每周五用星星贴纸竞拍周末活动。
有个13岁少年偷钱买早餐,原来是模仿爸爸。咱跟他玩“金钱角色扮演”,让他知道钱只是工具。
教育不是补漏洞,是培育根系。孩子藏钱,咱得想想他要的是啥。每颗种子都有破土的勇气,咱调整好光照和土壤就行。大家说说,你家孩子有过偷钱的事儿不?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