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搜索:  11 创业 11 11 11 11 手机

对不写作业的同学进行劝说
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家长苦恼地询问:"孩子明明很聪明,为什么总是不写作业?"其实这背后往往藏着更深层的信号。记得有位妈妈曾告诉我,她的儿子小明每次放学回家都像被施了魔法,书包一扔就盯着电视看。直到深夜,孩子突然惊醒说:"妈妈,我好像把作业都忘在教室了。"这种"健忘"背后,是孩子对作业的恐惧和逃避。

有个叫小红的女生,她的书桌上永远摆着未完成的作业本。妈妈发现孩子总在写作业时抱怨:"这些题都是老师上课讲过的,为什么还要反复做?"后来才知道,小红把作业当成惩罚,认为完成作业就是被老师"抓包"。这种思维模式让作业变成了对抗的武器,而不是学习的工具。

对不写作业的同学进行劝说

我曾接触过一个特别的案例,小强的父母都是高压工作者,家里总飘着各种工作消息。孩子说:"每次看到爸爸妈妈在忙,我就觉得写作业是多余的。"这种环境下的孩子,容易将学习与家庭责任割裂,把作业视为孤立的任务,而不是成长的一部分。

有个叫小杰的男孩,他的书包里永远装着没写完的作业。妈妈发现孩子总在写作业时叹气:"我就是写不完,反正考不好也无所谓。"这种消极心态像病毒一样蔓延,当孩子开始质疑努力的价值时,作业就变成了逃避的借口。

面对这些情况,家长需要做的不是责备,而是观察。比如发现孩子写作业时频繁看手机,不是简单没收,而是问:"最近是不是觉得作业特别难?"当孩子说"是",就说明需要调整学习方法。如果孩子说"不想做",可能是在暗示缺乏兴趣。

有个妈妈分享了她的方法:她发现女儿小雨总在写作业时分心,就和孩子约定"番茄钟",每25分钟休息5分钟。孩子惊喜地发现,原来专注15分钟就能完成一部分作业,这种小改变让学习变得轻松。另一个案例中,爸爸发现儿子小凯总是拖延,就和孩子一起把作业分成"小任务",每完成一个就奖励自己看一集动画片。

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"学习共同体"。有位爸爸每天陪孩子写作业,但不是盯着孩子做,而是和孩子一起讨论题目。当孩子说"这道题不会",爸爸会说:"我们一起想想看,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?"这种互动让学习变得有趣,孩子开始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。

有个孩子说:"我写作业时总想着游戏,但一想到不做作业就害怕被骂。"这种矛盾心理很常见,说明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压力。当家长能说出"我知道作业很难,但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",孩子就会卸下防备,愿意尝试改变。

记住,作业不是冰冷的任务,而是孩子成长的阶梯。当孩子把作业当成负担时,需要的不是催促,而是发现背后的心理需求。有的孩子需要安全感,有的需要成就感,有的需要被理解。找到这些需求,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走出困境。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  • 对不写作业的同学进行劝说
  • 小孩内心脆弱容易哭怎么办
  • 被家长打骂的孩子性格
  • 小孩子在外面怕生胆小应该怎么办
  • 该给孩子买手机吗
  • 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