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不敢提问的原因多种多样,有的是因为课堂氛围压抑。我曾接触过一位家长,她的女儿在班级里总被同学嘲笑"笨蛋",每当老师点名回答问题,教室里就会响起窃笑。这种环境让女孩逐渐形成"提问=丢脸"的思维定式,即使遇到不懂的问题,也选择沉默。有的孩子则被家长的教育方式束缚,比如一位父亲总说"上课要专心听讲,不懂就记下来,回家我来教",结果孩子在课堂上遇到疑问时,连笔记都不敢记,生怕回家要"麻烦"父母。
更常见的是孩子自身的性格因素。有个男孩叫轩轩,性格内向,每次举手都会手心出汗。老师发现他总在课后默默问问题,就特意在课前预留5分钟"提问时间",让孩子们可以举手发言。这个小改变让轩轩逐渐放松,现在他每周都会主动向老师请教至少三次。
家长需要意识到,孩子提问不是能力问题,而是心理障碍。有位妈妈发现女儿总把问题藏在心里,就和孩子约定每天晚饭后可以"提一个问题",无论多简单。最初女儿只会问"今天语文作业是什么",但三个月后,她开始问"老师讲的这个例子,是不是还有其他解法"。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,让孩子的表达能力慢慢建立起来。
老师同样需要调整教学方式。我曾见证一位班主任在课堂上设立"提问小队",每个小组轮流负责记录疑问。当孩子们发现提问能获得小组积分,而且老师会认真解答时,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。有个平时沉默的男孩,通过这个方式开始主动提问,现在成了班级里的"问题小达人"。
其实每个孩子都藏着自己的疑问,只是需要合适的土壤生长。有个女孩叫朵朵,总担心提问会暴露自己的不足。直到有一次,她鼓起勇气问"这个公式是不是有更简单的记忆方法",老师不仅耐心解答,还鼓励全班同学一起讨论。从那以后,朵朵开始在课后主动找老师请教,甚至带动了几个同学一起提问。
家长和老师可以共同创造安全的提问环境。比如在家庭中设立"提问角",每天留出15分钟让孩子畅所欲言;在课堂上采用"匿名提问"的方式,让害羞的孩子也能表达想法。有个男孩叫浩浩,因为害怕被同学笑话,总把问题藏在心里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"问号树",鼓励大家把疑问写在树叶上贴在教室里。当浩浩看到其他同学也把自己的问题贴在树上时,终于鼓起勇气在课堂上举手提问。
孩子提问的能力需要被看见和鼓励。有位家长发现女儿总把问题藏在心里,就准备了一个小本子,每天放学后和孩子一起回顾课堂上的疑问。最初只有两三个问题,渐渐地问题数量增加,内容也变得深入。这个过程让女儿意识到,提问不是弱小的表现,而是思考的开始。
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提问的勇气,就像小树苗需要阳光雨露才能茁壮成长。当家长和老师携手为孩子创造安全的提问空间,那些藏在心底的疑问终将化作成长的养分。记住,一个敢于提问的孩子,往往比一个总是沉默的孩子更接近知识的真相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