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有位妈妈分享过,她家儿子每次换衣服都要反复确认十几次,即使已经穿好也不肯脱下旧衣服。这种看似小题大做的坚持,其实是孩子在用自己能控制的方式建立存在感。就像我曾指导过的案例,一个七岁男孩坚持每天要吃巧克力,不是因为特别爱吃,而是通过这种选择来确认"我有决定权"。
面对孩子的固执,很多家长会陷入"你这样不对"的思维定式。但换个角度看,这正是孩子在用独特的方式表达需求。就像上周遇到的场景,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坚持要自己穿鞋,即使穿反了也不肯让妈妈帮忙。当妈妈蹲下来和孩子平视,用"我们来比赛看谁先穿好"的提议,孩子立刻像小大人一样认真起来。
其实孩子的固执往往源于对控制感的渴望。曾有位爸爸讲述,他家女儿每次出门都要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,哪怕已经确认过多次。后来他发现,这其实是孩子在用这种方式缓解分离焦虑。就像我遇到的案例,一个六岁男孩坚持要带着玩具去幼儿园,后来才明白这是他在用这种方式建立心理安全区。
处理孩子的固执,需要家长学会"看见"而非"纠正"。有个家庭曾因孩子坚持要睡在客厅而苦恼,直到妈妈发现孩子其实是因为害怕晚上独自睡觉。当她和孩子一起设计"星空帐篷",用柔和的灯光和故事陪伴,孩子反而愿意回到自己的房间。这种转变让我意识到,孩子的固执往往是在用最直接的方式传递需求。
每个孩子的固执背后,都可能藏着不同的故事。就像我遇到的案例,一个八岁男孩坚持要每天吃早餐,不是因为挑食,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妈妈的陪伴。当家长放下"必须听话"的执念,用好奇的态度了解背后的原因,往往能发现孩子固执背后的温柔。这种理解不是妥协,而是用更智慧的方式回应成长的信号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