溺爱这玩意儿,就像披着蜜糖外衣的毒液。孩子摔倒了,父母比孩子哭还快地就把孩子扶起来;考试考砸了,立马买玩具补偿;孩子成年了,父母还帮着交水电费。这就像把孩子放在过度保温的温室里,幼苗永远长不出能扛风雨的根啊!心理学家说了,被过度保护的孩子成年后,面对选择时的焦虑值是普通人的3.2倍,这也太夸张了吧!
懒惰的种子在溺爱这肥沃的土壤里疯长。25岁的小林到现在都还记得,初中时他爸帮他整理书包的场景。现在他面对工作文件,手指都不受控制地抖,为啥呢?因为他小时候从来没被允许犯过错,“尝试”这俩字对他来说,比登天还难。更要命的是,他说“做不到”的时候,总能听到“没关系”,这种畸形的正向反馈,简直就是在摧毁人类最宝贵的抗挫基因啊!
要修剪这株扭曲的“懒惰花”,得用三把利剪。第一剪,要切断“为你好”的谎言藤蔓。妈妈说“我帮你做”的时候,咱就回她:“我想试试,您在旁边看着就行。”第二剪,砍掉完美主义的荆棘,别老想着“必须满分”,改成“进步0.1分”就成。第三剪,烧毁逃避现实的蛛网,从整理书桌开始,用实际行动对抗虚无感。
杭州有个32岁的程序员张磊,他在实践“五分钟法则”。每天早上,他强迫自己完成五件小事:叠被子、擦桌子、回一条工作消息、做十个俯卧撑、写一句日记。三个月后,他的生物钟自动校准了,就像重新装了人生的操作系统。这种小小的胜利,在好多家庭都能看到。
当父母把“我来帮你”换成“我相信你”,当孩子摔倒了多爬一次,那些被溺爱泡大的懒惰花,肯定会在现实的阳光下褪去病态的艳丽。改变可能就从某个清晨开始,闹钟一响,少年自己掀开被子,走向充满可能的新一天。咱一起加油,让孩子告别懒惰,迎接美好的未来吧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