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咋办呢?别着急,我有招儿!
第一招,用“天气预报”代替“审问”。你问孩子“今天心情是晴天还是雨天?”这可比问“在学校过得好不好”好使多了,一下子就能打开话匣子。就好比气象学家研究气候,哪能用“温度正常吗”这么死板的问题,咱家长也得学会用比喻搭起沟通的桥。要是孩子说“今天下过太阳雨”,嘿,你可就赚大发了,这不仅是得到了信息,更是拿到了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。
第二招,给沉默装上缓冲垫。孩子要是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话,你别一个劲追问“到底怎么了”,这就跟拔苗助长似的。你得像园丁给幼苗搭支架一样,给孩子点缓冲。我就见过这么个事儿,有个父亲看女儿想说又不敢说,啥也没问,就默默递上一杯热可可。嘿,神奇的是,三周后孩子主动说起被霸凌的事儿了。你瞧瞧,沉默有时候就是勇气的温床啊。
第三招,把“为什么”变成“如果”。你要是问孩子“为什么总忘记带作业?”孩子指定跟你杠上,直接筑起防御工事。但你换个说法,问“如果作业会说话,它会抱怨什么?”这就跟魔法咒语似的。有个妈妈这么一问,她儿子说:“作业本说它想坐书包先生的VIP座位。”你说逗不逗?这幽默背后,孩子对收纳问题可有了新认识。
第四招,创造“对话盲盒”时刻。每周抽出47分钟,就两集动画片的时间,把手机扔一边,跟手机说拜拜。再准备三个神秘问题,像“如果可以变成动物,你想当什么?”“最想和哪个历史人物吃火锅?”“给十年后的自己寄封信”。有个父亲就这么做了,结果孩子拆开“给未来自己”的信时,青春期那坚冰啊,开始咔咔融化了。
第五招,学会“情绪翻译”。孩子要是摔门大喊“你们根本不懂我”,你可千万别急着解释。你试着说:“听起来你像被困在迷宫里,需要地图还是向导?”有个单亲妈妈这么一说,她女儿就说了:“其实我只是想让你知道,数学考试不及格时,我需要的不是安慰,是抱抱。”
和孩子对话这事儿,不在于你掌握多少技巧,关键得对话题有敬畏之心。就像园丁不会拿尺子量花朵开放的速度,咱家长得明白,有些心事得在月光下慢慢沉淀,有些秘密在雨天里发酵才更有味道。下次孩子再说“随便”,你就回他:“那咱来玩个游戏,随便选个话题,随便聊多久,随便用啥表情。”说不定在这最随意的时刻,最真实的对话就冒出来啦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