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们能想象不,凌晨三点,小林在台灯下盯着草稿纸上晕开的墨渍,突然就觉得数学公式变成了扭曲的黑色藤蔓。这可不是她第一次有这种感觉啦,她都记不清自己在课桌下面偷偷抹过多少回眼泪,还假装咳嗽来掩饰哽咽。这可不是矫情哈,这就是17岁心脏里结出的冰棱,老扎人了!
青春期的情绪啊,就像那不定时的炸弹,总在你最想不到的时候爆炸。同桌无意间提了句“重点班”,老妈成天把“别人都能考好”挂在嘴边,更衣室里还传来“她又瘦了”的窃语。这些小破事儿啊,就像小刺一样扎进皮肤,然后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生根发芽。就跟那被揉皱的信纸似的,每一道折痕里都藏着一肚子委屈。
咱总觉得情绪就跟数学题似的,有标准答案。可别忘了,青春期就是个混沌的调色盘,啥颜色都有。那些突如其来的委屈、莫名的焦躁,还有照镜子时的厌恶感,其实都是正在生长的神经元在重组。就跟春雨里的竹笋似的,破土的时候肯定得带着泥土的重量。
那咱咋整呢?给情绪装个排水阀呗!
第一,写“情绪日记”。别管啥文采不文采的,把那撕心裂肺的“为什么是我”写成乱码都行。等你写满三页纸,就会发现眼泪在纸面上都结晶成盐了。
第二,创造“情绪缓冲带”。遇到委屈的时候先做三次深呼吸,想象把负面情绪装进漂流瓶。等潮水退去再打开,你就会发现有些愤怒就是过期的海浪,掀不起啥大浪。
第三,用身体对话。胸口像压着巨石的时候,用冷水洗把脸,让神经末梢醒醒;对着枕头尖叫三声,释放释放肾上腺素;甚至可以像芭蕾舞者那样踮起脚尖旋转旋转。让身体成为情绪的翻译官。
你以为那些“异类体验”就你有啊?其实这就是同频共振的暗号。调查显示,73%的高中生都经历过持续两周以上的抑郁情绪,咱还老用“青春期叛逆”的标签给它草草了事。就像小美在天台遇见抱着膝盖哭泣的陌生学姐,她们隔着栏杆递的棒棒糖,可比啥安慰都管用。
咱也别着急当情绪的征服者,偶尔当个情绪的漂流瓶也没啥。说不定哪天清晨,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游到对岸了。就像被揉皱的信纸,展开之后还是能读出最初的笔迹,上面写着:我曾如此真实地活着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