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乏父母爱的孩子,那自卑情绪就像潮水一样,“哗啦哗啦”地往心里涌。别的孩子穿着新衣服,有爸妈陪着逛街,他们只能躲在角落里当“小透明”。心里一个劲儿地否定自己,觉得是自己不够好,爸妈才不爱自己。买文具时,别人能随便挑喜欢的,他们只能选最便宜、最普通的,就像被世界遗忘在角落里的小可怜,怎么都比不上那些被爸妈宠上天的孩子。就说课堂上老师提问,他们心里有答案,可就是不敢举手,生怕答错了招来更多的否定,因为成长路上缺了鼓励和支持这俩“好朋友”。
缺乏父母爱的孩子,那安全感简直少得可怜,就像嫩苗少了大树的庇护,整天提心吊胆的。在学校和同学闹矛盾,别的孩子有爸妈撑腰,他们只能自己扛。遇到困难,那无助和恐惧就像小虫子一样,在心里“嗡嗡”地乱爬,觉得自己没个依靠。外面下大雨,别人有爸妈送伞送外套,他们只能在雨中像个“落汤鸡”一样跑,那冷啊,不仅是身体冷,心里更冷。他们害怕生活里突然来个“大变身”,因为没有稳定的避风港可以躲一躲。
孤独感就像个小尾巴,紧紧地跟着缺乏父母爱的孩子。别人一家人热热闹闹吃饭、分享趣事,他们只能对着冷冰冰的碗筷发呆。夜深人静的时候,孤独感就像个小怪兽,在心里“嗷嗷”叫。别的孩子有爸妈陪着做作业、讲故事,他们只能自己面对黑暗和寂静。周末别人家庭出去玩,欢声笑语到处飘,他们只能一个人在家,望着窗外发呆。他们特想有人听自己心里话,陪自己玩,可又不知道跟谁说,只能把孤独藏在心里,时间一长,就像一座封闭的城堡,自己出不去,别人也进不来。
缺乏父母爱的孩子还容易叛逆,就像脱缰的野马。他们觉得爸妈不爱自己,那还遵守啥规矩。有的孩子故意在学校捣乱,违反校规校纪,想靠这个引起爸妈注意。他们可能抽烟、喝酒、打架,以为这样就能证明自己的存在。其实他们心里还是盼着爸妈关心,只是用错了办法。这种叛逆行为不仅影响学习,还可能让他们走上歪路,就像有的孩子结识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,染上一堆坏习惯,把自己的前程都给耽误了。
既然缺爱对孩子影响这么大,那咋挽救他们受伤的小心灵,让他们慢慢好起来呢?
老师要多留意这些孩子。在学校这个大集体里,老师可以多给他们点关怀。发现他们有一点小进步,赶紧表扬,就像放鞭炮一样,“噼里啪啦”地夸。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,让他们通过努力得到肯定。生活上也多关心,问问他们吃饱穿暖没。有些孩子因为缺爱变得不爱说话,老师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,跟他们好好唠唠,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,听听他们的想法,让他们知道在学校也有人在乎他们。
社区也能搞些关爱活动,给这些孩子营造温暖的氛围。比如办亲子活动,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。还能组个志愿者团队,定期去看看这些孩子,陪他们玩、陪他们学习。志愿者就像他们的“临时爸妈”,给他们讲讲生活道理,教教生活技能。再开点兴趣班,像绘画班、音乐班啥的,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爱好。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,孩子能认识更多朋友,性格也会变得像太阳一样开朗。
而父母呢,那可是孩子心灵创伤的“超级治愈师”。不管工作多忙,都得抽出时间陪孩子。每天晚上陪孩子吃顿饭,问问学校的事儿。周末带孩子去公园散散步、看看电影。多和孩子聊聊天,了解他们心里咋想的,让孩子知道爸妈是爱他们的。而且教育方式也得注意,不能光批评指责,得多鼓励孩子。孩子做对一件小事,哪怕小得像芝麻粒,也要赶紧表扬肯定。答应孩子的事儿一定要做到,说话算话,这样孩子才会重新信任爸妈。孩子就像花朵,得用爱和关心去浇灌,才能健康快乐地长大。
缺乏父母爱的孩子,心理就像一片荒芜的花园,得用爱、关心和理解去浇灌,才能重新开出漂亮的花。父母、老师和社会都得行动起来,用我们的力量给这些孩子带来温暖和希望。让他们不再在孤独和痛苦里“打转”,而是能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,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!
最新评论